继去年潘建伟团队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后,近日,由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共同合作,再次在量子计算领域刷新了又一项世界纪录——开发了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实现了全局纠缠。
据介绍,多比特量子纠缠态的实验制备是衡量量子计算平台控制能力的关键标志,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器件设计与制备、实验测控及数据处理,由中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团队成功地将纠缠的量子比特数目推进到20。在短短187纳秒之内(仅为人眨一下眼所需时间的百万分之一),20个人造原子从“起跑”时的相干态,历经多次“变身”,最终形成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状态的纠缠态。操控这些量子比特生成全局纠缠态,标志着团队能够真正调动起这些量子比特。
多粒子纠缠的操纵作为量子计算的技术制高点,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在光子体系,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五光子、六光子、八光子和十光子纠缠,一直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在超导体系,2015年,谷歌、美国航天航空局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宣布实现了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这个记录在2016年底被中国科学家团队打破:潘建伟、朱晓波、王浩华等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通过发展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和完整的测量。
本示意图背景为实验所使用的具有20超导量子比特的处理器 来源/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