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888977

十年量子光学难题——超辐射过程实现成功预测

2022-05-31 15:06:29浏览:901来源:中国激光网   

       相互作用的原子往往作为整个系统进行分析,而不是孤立的单一个体。若用激光照射它们,这种整体运动会对光源发展非常有用,加以正确的理解和控制,物理学家可以开发传感器,改善超精确测量以及深入了解量子计算机的耗散。

 

图1 超辐射艺术效果图(图片来源:Gerd Altmann/Pixabay)

 

       然而,一组原子的整体运动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呢?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na Asenjo-Garcia和博士后Stuart Masson证明超辐射现象可以映射原子的集体行为,从而解决了量子光学领域中十年未解的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激光照射原子后,振动的原子吸收光子能量,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但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最终会衰变到基态并释放能量,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早在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Robert Dicke指出,单个受激原子辐射的光脉冲强度迅速下降,原子发射光子的时间是随机的。超辐射过程是一种非线性光学过程,多个原子与共同的辐射场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合作的整体,辐射相干叠加后,光强与原子个数的平方成正比。因为跃迁的原子在短时间内发射出大部分光子,所以这种超辐射的初始强度非常大。

 

       然而,在Dicke的理论中,每个原子都是孤立的点,这个假设前提与实际不符。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的集中争论点在于若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比如线或简单网格,超辐射是否会发生,或者原子间距是否会立即消除超辐射现象。Masson和Asenjo-Garcia的理论计算表明,原子的相互作用是一直存在的。Masson说:“只要原子间距足够小,超辐射现象就会发生,这与原子的排列方式和个数无关。”

 

       该团队的方法解决了量子物理学中的研究难题:越大的研究系统,计算过程会越复杂。他们证明,任何系统的超辐射强度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光子的相互作用。如果第一个光子从原子团中发射出来并不与第二个光子相互作用,超辐射就不会发生。相互作用的前提是原子间距,原子排列方式间接影响原子间距。例如,40×40的原子排列意味着若原子间距在0.8倍波长以内,超辐射过程就会发生。

 

       根据Masson的理论,该间距要求可以在前沿实验室中实现。尽管实际可能存在大于16个维度的原子阵列(即使对于哥伦比亚的超级计算机,该计算也过于复杂),无法定量预测超辐射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但是Masson和Asenjo-Garcia开发的简单理论框架可以回答实验阵列是否会发生超辐射,即原子是否会集体运动。

 

       在一些应用中,比如超辐射激光器,研究人员期望加入同步原子,这样超辐射激光器对热扰动的反应远不如传统激光器敏感。对于其它应用,比如缩小量子计算的原子阵列,正确解释集体行为可以避免潜在错误。“你无法避免原子的本征运动,这可能发生在更大距离的原子阵列上。”Masson说。

(责任编辑:CHINALASER)
下一篇:

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邀请报告新鲜出炉&征文通知

上一篇:

激光控制纳米颗粒表面的催化反应,有望实现清洁能源生产的人为控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89888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