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888977

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无透镜高质量成像

2022-05-06 13:58:02浏览:708来源:中国激光网   

       通常,照相机需要一个透镜系统来捕获并聚焦图像,而几百年来,透镜式照相机一直存在成像问题。它需要一个复杂的透镜系统来实现高质量、高曝光和无像差的成像。近十年来,相机因为实际需求向小型、轻便、便宜的方向发展,因此下一代摄像机在实现多功能的同时,体积够小,以便于携带到任何地方。然而,透射系统和折射透镜的焦距限制了透镜相机的小型化。

 

图1 无透镜成像过程示意图,光采集系统编码信息,机器学习系统解码并重建图像。(图片来源:Xiuxi Pan/Tokyo Tech)

 

       计算技术可以代替光学系统的某些部分,从而简化透镜系统。由于使用了图像重建算法,所以不需要透镜捕捉和聚焦图像,从而实现了超薄、轻便、低成本的无透镜相机,并大受欢迎。遗憾的是,图像重建技术并不成熟,这导致了无透镜相机成像质量较低、重建时间较长。

 

       最近,东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Tokyo Tech)的Masahiro Yamaguchi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图像重建技术,能够减小图像的计算时间,并生成高质量图像(如图1)。该团队核心Masahiro Yamaguchi教授描述这项研究的初心:“如果没有透镜的局限,相机可以实现超微型,而未来的应用可以远超我们当下的预期。”以上工作已发表在期刊《Optics Letters》。

 

图2 ViT结构示意图。利用多级变换模块和“碎片化”结构层次学习图像的全局特征。(图片来源:Xiuxi Pan/Tokyo Tech)

 

       无透镜相机的标准光学组件只有一个薄掩膜和一个图像传感器(如图3),其次利用数学算法重建图像(如图2)。现代半导体自由制造工艺生产掩膜和传感器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然后掩膜对入射光进行光学编码,并在传感器上投影图案。虽然人眼无法识别这种投影图案,但它们可以解码为可识别的图案。

 

       然而,基于图像重建技术的解码过程是一个难点。传统的构建模型的解码方法近似求解无透镜光学问题,并且通过求解“凸优化问题”重建图像,这意味着图像的实际重建过程由于物理模型的近似条件,可能导致图像与实际不符。此外,由于需要迭代求解,计算过程非常耗时。由于深度学习系统通过非迭代过程直接模拟和解码图像,因此它可以避免基于物理模型的条件限制。然而,针对无透镜成像的现有深度学习系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以下简称CNN)无法生成高质量图像。综上,基于模型的迭代求解和现有的深度学习系统成像效率低。CNN基于“本地”像素的互动处理图像,而无透镜系统通过“多路复用”特性将场景中的本地信息通过图像传感器重叠为“全局”信息。

 

       Tokyo Tech的团队正在研究这种多路复用性质,并提出了一种新颖、针对性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图像重建。该算法基于前沿机器学习技术——视觉变换器(以下简称ViT,如图2),对于全局特征重建效率较高。该算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多级变压器模块的“碎片化”结构重叠,使其能够有效地学习图像的层次化特征。因此,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多路复用”的影响,避免基于CNN的传统深度学习系统限制,高效重建图像。

 

图3 无透镜相机包括一个掩膜和一个图像传感器,两者相距2.5 mm。在孔径为40×40 μm的合成硅板上通过铬沉积法制备掩膜。(图片来源:Xiuxi Pan/Tokyo Tech)

 

       基于物理模型的迭代算法比较耗时,但采用机器学习设计的非迭代算法大大提高了重建速度。由于机器学习系统包含大量物理模型,因此近似条件带来的误差大大减小。此外,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解码技术主要利用CNN读取局部信息,而该方法利用图像中的全局特征,适用于图像传感器的大规模模式识别。

 

图4 第一行: LCD成像图片(左上两幅图)和野生物体(右上两幅图:招财猫和毛绒熊);第二行:传感器捕获的编码图像;第三、四行分别为基于物理模型和CNN方法重建的图像。(图片来源:Xiuxi Pan/Tokyo Tech)

 

       综上,该技术成果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如基于物理模型的迭代求解和基于CNN的深度学习系统等,用较少的计算时间构建高质量图像(对比如图4)。该团队进一步测试——正如他们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报道的——结果表明,基于该重建方法的无透镜相机不仅生成高质量图像,而且后期处理速度足以实现实时捕捉。

 

       该论文第一作者,Tokyo Tech的Xiuxi Pan先生谈及下一阶段工作:“我们认为,小型化并不是无透镜相机的唯一优势,它可以应用于不可见光成像。此外,无透镜相机捕获的光学信息维数不小于2,有望实现实时捕获并3D成像。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无透镜相机的更多特性,最终目标是微型化和集成度高。我们非常开心能够在下一代成像和传感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CHINALASER)
下一篇:

从“盛局”到“僵局” 国产光纤激光器出路何在?

上一篇:

基于玻璃窗片的光谱展宽新方案有望提高飞秒脉冲峰值功率至太瓦量级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89888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