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888977

用于沿光路按需偏振转换的超表面光学

2021-02-18 09:43:43浏览:541来源:两江科技评论   
 偏振是指光的振动,通常用电场矢量的轨迹来描述。偏振作为光的一种基本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从量子光学和成像到光学显示、光物质相互作用和传感等各个领域。因此,对极化的灵活处理和精确的描述是两个关键的追求目标。传统的偏振控制工具,如偏振器和波片,都将光的偏振特性看作是一种全局管理的均匀特性。最近,基于亚波长间隔的光学元件阵列(称为超表面)的先进波前整形平台的发展打破了这一观点,该平台可以在横断面上逐点操纵光的偏振。这种操作通常使用具有局部变化各向异性的方案来实现,该方案可以独立地修改入射波形的两个正交极化,从而将入射极化状态局部转换为任何想要的输出。这些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偏振管理、偏振光栅、全息、偏振成像和结构偏振光束(通常称为圆柱矢量光束)的生成,从而扩大了偏振光学的范围和应用。


       然而,这些新方案和现有的偏振光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性:它们只考虑横向到纵向的单个平面的偏振特性,缺乏独立控制沿传播方向多个平面偏振的能力,尽管这可能带来进展。这种难以捉摸的能力将为光与物质和生物样品的相互作用开辟新的途径,特别是在活体组织中无法安装多个偏振元件来操纵光的情况下。除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外,这种偏振控制中的自由度对偏振特性(称为偏振测量法)有直接影响,偏振特性依赖于将光投射到不同方向的分析仪上。将它们缩减成单个光学元件,可以将入射光投射到沿光路检测的不同偏振态上,可能揭示光表征的新技术。这种性质的两极分化元素不仅强大,因为它们在紧凑的内存中结合了多个功能,还因为它们提供了可调性;改变入射偏振使器件能够响应不同但完全确定的光结构,这些光结构沿光程的强度和/或偏振可能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可调性挑战了静态超表面的观点,并使偏振成为纵向调节结构光的强大旋钮,从而使光学可调设备和可变焦距透镜等新技术成为可能。然而,这种器件的提出立即引发了一个问题:光的偏振与光子的自旋有着复杂的关系,这样一个守恒量是如何随着在空间中的传播而改变的?

       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Ahmed H. Dorrah等人提出了一种统一的设计策略,使一类新的偏振元件能够执行沿光束光程变化的任意选择的偏振函数。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空间极化拍频,它允许入射的平面波在与纳米结构超表面的单一相互作用后,在空间中的每个传播平面上遭遇不同的偏振器样操作和/或波片样转换(仅在局部)。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郑江坡)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6-020-00750-2

(责任编辑:CHINALASER)
下一篇:

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邀请报告新鲜出炉&征文通知

上一篇:

拓扑光学微分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89888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