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888977

超高Q因子的等离激元超表面

2021-03-26 10:23:49浏览:270来源:中国激光网   

图1 含有矩形金纳米结构的超表面产生等离激元表面晶格共振的示意图(Yaryna Mamchur供图)

 

近年来对等离子体和超表面的研究,推动着纳米光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进展。然而,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传感器、光谱学应用以及纳米激光等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金属材料本身的大欧姆损耗,限制了品质因子(Q因子)的大小。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们将一种特殊的等离激元超表面的Q因子提高到了近2400,比此前报道的数值高10倍多(文章见:Nat. Commun., doi: 10.1038/s41467-021-21196-2)。此项研究将颠覆一个固有观点:即金属等离激元纳米结构的损耗过大,故而无法用于实际应用中。

 

集体响应

美国光学学会early-career成员Orad Reshef及其同事此前制造了一种具有周期性纳米颗粒阵列的超表面材料,可产生表面晶格共振(surface lattice resonances, SLRs)。基于SLR的超表面比传统超表面的Q因子高得多,因为传统超表面基于单个纳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 LSPRs)),而SLR超表面则表现出纳米颗粒阵列的集体响应。

“其实,我们只是单纯想知道等离激元超表面Q因子的上限。”Reshef说,他是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Banting博士后。“我们(想看看它)有多大的改进空间,以着眼于其未来在非线性光学领域的应用。”

与LSPRs相关的Q因子通常小于10,而在基于SLR的超表面中,迄今为止实验观测到的最高Q因子为430。本文主要作者Saad Bin-Alam不久就测得了超过500的Q因子,他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促使他展开了一系列针对Q因子陡然升高原因的研究。

 

有史以来最高的品质因子

为了弄清限制基于SLR设计超表面Q因子提高的原因,Bin-Alam与Reshef迭代了几个不同的设计参数。他们发现,纳米几何结构、阵列大小以及探测光源的空间相干性对Q因子的影响最大。最终,研究人员成功设计出一个在C波段Q因子为2340的等离激元超表面。

Reshef说:“此项研究中的Q因子约为2400,是目前所有形式超表面中最高的。事实上,高Q因子是在等离子粒子超表面中获得的,这颠覆了以往应该在光子学中避免金属使用的认知。”

他认为,辅以正确手段,将可进一步提高Q因子。如今,等离激元纳米结构的一个主要缺陷已经被克服,研究人员预计,未来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将会进一步应用到窄带陷波滤波器、纳米激光器和准量子源的参量下转换中去。

(责任编辑:CHINALASER)
下一篇:

上海光机所在基于分布式声波传感的长距离声敏光缆姿态感知技术上取得进展

上一篇:

声学石墨烯等离激元的研究预示光电学的改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89888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