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9888977

大数据分析揭秘激光加速器电子能量不稳定性来源 Physical Review X 10, 031039 (2020)

2020-12-29 10:57:47浏览:364来源:高功率激光科学与工程   

高能量、高亮度的电子束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的概念最早在1979年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Tajima教授提出,相较于传统的射频加速器而言,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更加廉价,并可以制作得更加紧凑。其原理是通过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一个稳定的尾波场(wakefield),从而加速从等离子体背景中注入的电子束。由于利用了等离子体的尾波场,因此激光驱动的电子加速在学术界也被称为激光尾场电子加速(laser wakefield acceleration, LWFA)。

       随着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2004年,激光加速器已经可以获得数10 MeV准单能的电子束,同年该技术方案获得的电子束也被Nature喻为“梦之束”(dream beam)。2019年,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Bella项目组实现了目前最新的突破,通过毛细管实现了8 GeV量级的激光电子束加速。尾场加速的电子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1所示),可以作为直接的探测手段在放射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可以产生二级光子辐射源以及粒子源,在整个物理、材料、医学工业界等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图1. 尾场加速电子束的应用(Plasma Wakefield Accelerator Research 2019 - 2040: A community-driven UK roadmap compiled by the Plasma Wakefield Accelerator Steering Committee (PWASC)[arXiv:1904.09205], Fig.4)

然而,由于高功率激光器具有重复频率低、输出参数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激光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的稳定性差的问题一直令人诟病。最近,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汉堡DESY研究所、欧洲ELI中心以及德国马普所的研究者共同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X上的文章,通过对驱动激光和电子束参数的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确定了电子能量漂移和抖动的来源。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发现,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参数化的稳定激光加速器性能的方案。

图2. 实验装置排布图(PHYS. REV. X 10, 031039 (2020),Fig.1)

图3. 激光加速器电子束能量及能量偏差分布图(PHYS. REV. X 10, 031039 (2020),Fig.2)

由于大数据分析需要极大的样本容量,研究者利用如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和1 Hz高重频48 TW,2 J的激光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超过24小时无间断运行的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并获得了超过100, 000组有效数据。获得数据的电子峰值能量和能量偏移率的结果如图3所示。通过统计分析,平均的峰值能量为368 MeV(标准差±2.4% ),平均电量25 pC (标准差±11%)以及平均能散半高全宽(FWHM)54 MeV(标准差±15 MeV)。

       研究者利用多套诊断设备,实现了激光加速器中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从而可以分离变量来对不同参数与电子束品质进行定量相关性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研究者构建了一套基于激光参数条件分析加速电子能量漂移的模。该模型的精度可以达到亚百分比量级,在未来可以通过反馈回路和加速器的微调,来复现各种应用场景所需要的电子束品质。

       该研究是激光加速器走向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未来通过激光加速器产生稳定、高品质的电子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CHINALASER)
下一篇:

LMN 2024 第五届世界激光制造大会邀请报告新鲜出炉&征文通知

上一篇:

罗军华等人Angew: 手性无铅杂化钙钛矿用于自供电圆偏振光检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89888977@qq.com